香瓜

葫芦科黄瓜属植物
香瓜,是甜瓜(Cucumis melo L.)的别称,为葫芦科攀援或匍匐草本植物甜瓜的果实。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具有遗传多态性,果实大小、形状、果皮与果肉颜色等各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变异类型。[1]
香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苹果酸维生素甜菜茄、粗纤维和矿物质等。香瓜果肉生食,止渴清燥,可消除口臭,但瓜蒂有毒,生食过量即会中毒。小儿饮其汁,对防止软骨病有一定的作用。此外香瓜所含的转化酶可以将不溶性的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的蛋白质供肾脏吸收。香瓜含有葫芦素B,能明显增加肝脏内糖元的储备量,可及时补充大脑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对人体的精力有明显的补充作用。
中国甜瓜种质资源丰富,栽培与驯化历史悠久,据考证至少在3000年以上。目前世界上有多个栽培品种,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国、西欧、北美、北非日本等地。甜瓜的分类,方法很多。我国按常用的农业生物学分类法,把甜瓜分为厚皮和薄皮两大系统。

物种简介

甜瓜植物的起源甜瓜种的起源中心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美国的小科克布莱德列举出Cucumis属约29个近缘种,大多起源和分布在非洲。因此,非洲应是甜瓜的初生起源中心。但是,甜瓜(Cucumis melo)种内栽培亚种subsp及变种cultivars却远远超出其初生起源地非洲,而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的西亚(土耳其)、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和南欧,中亚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中国(新疆),东亚的中国(黄河长江流域)、朝鲜、日本,南亚的印度以及美洲新大陆。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在帝都长安近郊邵平店和湖南长沙马王堆发现了薄皮甜瓜的踪迹。中国的黄淮及长江流域种植薄皮甜瓜历史久远,是甜瓜植物的次生起源地之一。又据《太平广记》载,东汉明帝(公元58年)的阴贵人,梦食瓜,时有敦煌献异瓜种叫“穹窿”。这与突厥语现代甜瓜发音“可洪”相近,说明当时新疆—甘肃一带的厚皮甜瓜已经颇有影响,我国西北也是甜瓜植物的次生起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