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官话

汉语官话分支之一
中原官话,又称中原雅音、中州音、河洛音、正音、通语或雅言[2][3],是现代汉语北方方言(官话方言)的八大次方言之一,也是汉语方言中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的一类官话方言。其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等十二个省区共400个市县,被划分为十四个片区,总使用人口约1.86亿。[4][1]
中原官话发展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发源于洛阳(即洛嵩片一带)的雅言——以洛阳为标准音的洛阳华夏语。汉代时,先是定都洛阳,而后迁都长安,雅言进一步演化为“通语”,并对陕西关中(关中片一带)产生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居民大量南迁,洛阳音也随之向南影响,并从晚唐五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今天中原官话的前身——汴洛方音。晚唐五代以及北宋时期,汴梁(今河南开封也就是郑开片一带)开始成为全国的中心,于是在汴梁与洛阳两地流传并形成了“中原雅音”,中原之音基本定型。北宋灭亡之后,中原之音随着南宋的转移与金元的入侵而继续向四周扩散并产生影响。元代《中原音韵》便是以今天中原官话为主体写成的,而后明清时期的中原之音非常稳定,没有产生太大变化。[3][6][4]这期间,明初洪武大移民所形成的人口迁徒使中原之音扩散至中原官话的东部地区([yǎn]菏、徐淮等片)[6][4];此外清末新疆建省前夕,清政府将大量从陕西迁徒过来的回民安置在了南疆地区(南疆片区),这些回民所使用的关中方言经过发展便在南疆演变成为当地中原官话方言。[7]中原之音最初以洛阳西安开封三个古都为中心(洛嵩、关中、郑开等片区),并以“官话”的身份向周边扩散与影响,而后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进一步向四周扩散,最终形成今天中原官话的十四个片区。[4][6]后来直到1985年,语言学家李荣首次提出了中原官话的概念,并对其区域与特征进行了划分。[8]
在语音上,中原官话最显著特点是古次浊入声今读阴平,并以此区分于其他官话方言。具体看来,中原官话入声消失,清声母、次浊声母入声归阴平,全浊声母入声归阳平;[8]中原官话古全浊声母清化后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基本送气情况为“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与官话主体一致),但汾河片、陇中片、秦陇片及关中片的周边方言中白读层存在一律送气的现象[9]。此外,中原官话德陌麦三韵合并为一韵,职韵庄组也加入其中;药铎觉三韵合一,读歌戈韵;[10]中原官话大多数方言单字都是四个声调,但在陇中片、南疆片等地区的部分方言却只有三个声调,而在汾河片平阳小片则可能有五个声调。[11][12]在词汇与语法上,中原官话与普通话很接近,且其内部既有较强的一致性,又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13][14][15]具体看来,中原官话的一种很普遍的构词法是在词根或复合词上加后缀“子”和“儿”[14];而对于普通话中需要在中间加“得”以表示可能的复合词,中原官话可以不用加这个“得”字[14];此外中原官话的叠词类型有AA、AAB、ABB、AABB、ABCC等结构[16]。中原官话在表疑问的句子里常用“可”字[14];在句末加助词“在”以表示动作、行为、状态持续[14];此外在兖菏片还常用“N1+不跟+N2 (+V/A)”形式来构成比差句式[16]。中原官话的词汇有很强的一致性,如“打雷”“闪电”“下雨”等词基本与普通话一致,另一方面像“灰”(灰尘)、“面”(面粉)、“衣裳”(衣服)等词也都在中原官话内部各地一致[14];中原官话有保留了很多古语,如“妗子”(舅母)、“胡[]”(土坯)等;同时各地又存在有一些特色词,如河南话“中”(表答应)、“俺”(我)等;[14][16]中原官话还有以事物的形状特征或状态来命名的说法,如“扁食”(饺子)、“扁嘴儿”(鸭子)等;有些地区的方言中存在有一些音同(或音近)字同但意义却完全与普通话不同的借词,如“(喝)茶”指“白开水”或“用少量的米或白薯熬成的汤”;此外,中原官话对于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地区叫法各不相同、多种多样,如对月亮的叫法,有月姥姥、月姥娘、月光、月婆婆等等。[14][16][17]
从形成年代来说,中原官话是所有官话中最古老的方言,而其他几种官话次方言则都是在早期中原官话影响下形成的。中原官话在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虽然屡受外部因素影响,但那些外来因素并没能改变中原官话的基本面貌,其独立而自主地通过继承与创新完成了新旧历史的叠置。[18]中原官话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机地融入各种社会载体之中,在戏曲、民俗、地名等方方面面创造了丰富的方言文化,并且与移民史、词汇史等具有密切联系。[19]此外,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原官话可以说是研究语音演变的理想样本,其研究有助于廓清汉语音史、丰富语言接触的事实和理论。[20]但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人们交往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地方方言地位日益下降,对中原官话方言文化的保护也迫在眉睫。[21]对此,2015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此工程对于中原官话的语保工程和采集展示平台建设的一期工程于2019年底已完成,并且第二期的建议也正在有序推进。[22]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