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

黄河至山东丘陵以南的地区
淮海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地理概念主要是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今连云港市)一带的地区。[1]所谓淮海,淮,指的就是淮河;海,指的就是黄海。东到黄海,西到中原,南到淮河,北到泰山的这样一个广大地区,就是古书中说的徐州,也就是今天的淮海地区。[2]
清末实业家张謇曾提出《徐州应建行省议》,主张在“以徐州为众月之星,东到海州,西至商邱,南起泗州,北迄沂水,包括苏、皖、鲁、豫四省交会之区的四十五州县”建立行省。1940年,地理学家胡焕庸也主张设立“徐淮省”。但他们的提议并未实现。1944年,汪伪政府曾以徐州为中心,成立伪淮海省,只存在一年多时间。[2]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山东滕州,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称为淮海战役[3]
淮海地区山水相连、习俗相似、道路相接、商旅相通,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传统联系。1986年3 月,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徐州市成立,成员市包括江苏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山东枣庄济宁泰安、莱芜、日照、临沂、菏泽河南开封商丘周口安徽蚌埠淮北宿州阜阳亳州。所辖合计95个县(市)、53个区,总面积17.9万平方千米。

淮海地区

地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