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

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
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东至海州,西到商丘,北至临城[a],南达淮河)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场具有战略决战意义的大规模歼灭战。[1]
徐州作为津浦和陇海两条铁路线的中枢,是军事战略上的关键地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徐州成为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的重要军事基地[3]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西北华北山东等地取得了一系列战略胜利。[4]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规定了必须每年歼灭国民党军100个旅的作战任务。[5]为此,华野提出了展开淮海战役的建议。[6][7]10月11日,毛泽东制定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5]
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作战从1948年11月6日至11月22日,这一阶段人民解放军开始了针对国民党队在徐州地区的军事行动,在将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围困并歼灭期间攻占了宿县,并在徐东阻击了前来支援的国民党军队。[8][9][10][11]第二阶段的作战从1948年11月23日至12月16日,这一阶段人民解放军在濉溪县双堆集围困并歼灭了国民党黄维兵团,并在徐州以南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多次进攻,同时将杜聿明集团包围在永城东北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12][13][14][15][16]第三阶段的作战从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这一阶段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休整时期对国民党杜聿明集团进行了政治攻势,致使大批杜聿明集团官兵投降,并最终歼灭了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集团残部,至此淮海战役结束。[17][18]
在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以13万余人的伤亡为代价,[19]击败了国民党军55.5万余人。[20]淮海战役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并称“三大战役”,这三大战役的胜利,导致国民党失去了其三大精锐战略集团,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为中国解放战争的全国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铺平了道路。[22]

战役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