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荚兰

兰科香荚兰属植物
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 Andrews),异名Vanilla fragrans(Salisb.)Ames,又名香草兰、香草、香果兰、哗呢拉等,是兰科Orchidaceae香荚兰属多年生大型肉质攀援草本植物。香荚兰原生于墨西哥南部至巴西,中国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引种栽培。其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热带生物群落中,喜荫蔽,忌强光烈日。[1][2][3][5][4]
香荚兰根较粗壮,茎偶尔分枝,可长至数米,茎节处常生有气根;叶片大而扁平,长椭圆形至卵形,先端锐尖至渐尖;15~20朵花组成总状花序生于叶腋,花苞片宽三角状卵形,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肉质,唇瓣常呈喇叭状,花柱白色,边缘稍具波状,正面具[rán]毛;荚果,果荚圆柱形,成熟时浅黄绿;种子黑褐色,细小。[6][7]
香荚兰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香料,广泛用于化妆品、烟、酒、茶、药品以及各种食品的加香,素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美誉[8][9][10];以全草入药,可清热解毒,用于无名肿毒、虫蛇咬伤等症[11][12]

栽培历史

早在15世纪,印第安部落托托纳克人就开始尝试使用香荚兰祭祀神灵;1519年,西班牙探险船队从墨西哥将香荚兰引至欧洲;1759年,欧洲人开始尝试种植香荚兰,但当时没有人工授粉技术,产量极低;1841年,留尼旺群岛12岁的奴工埃德蒙·阿尔比乌斯(Edmond Albius)发明了用削尖的竹片为香荚兰花授粉的方法。从此,香荚兰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提升。[13]1960年,中国从印尼引种香荚兰成功之后,先后在福建海南云南栽培取得成功。[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