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尼汪岛

位于印度洋马斯克林群岛的岛屿
留尼汪岛(l’Ile de la Réunion)位于南回归线内,南纬 21°东经56°,是西南印度洋马斯克林群岛中的一个火山岛,西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北距毛里求斯210公里,距法国巴黎9350公里。该岛呈椭圆形,长约65公里,宽约50公里,海岸线长207公里;面积2512平方公里;首府是圣但尼(Saint-Denis),人口85.1万人(2016年)居民主要为马达加斯加人、非洲人、欧洲人、印度人、华人和克里奥尔人。其官方语言是法语,地方方言为留尼汪克里奥尔语,8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少数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1]
留尼汪岛有小欧洲之称,是度假胜地,最著名的就是火山,留尼汪岛的东部为近代火山活动区,其东端的富尔奈斯山,海拔2631米,自1925年以来,该火山口已经数次喷发,而且喷出岩浆往往持续数月之久,为重要观光景点。[2]
留尼汪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分旱季、雨季两季,雨季湿热,旱季较凉爽;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属山地气候,温和凉爽;最热月平均气温26°C,最冷月20°C。留尼汪岛每年5月~11月,凉爽干燥,11月至次年4月炎热多雨。[1]
16世纪初葡萄牙人马斯克林等发现包括留尼汪岛、毛里求斯在内的印度洋群岛,取名马斯克林群岛。1642年,法国占领该岛,初命名为波旁岛,大革命时期,改名为留尼汪。1810年至1814年曾被英国短暂占领。1946年留尼汪成为法国的海外省。1983年,成立留尼汪大区,与本土大区地位相同,系欧盟外延区。[1]

地理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