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费曼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原名Richard Phillips Feynman,20世纪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2]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2]以对量子力学的路径积分表述、量子电动力学、过冷液氦的超流性以及粒子物理学中部分子模型的研究闻名于世。[6]
费曼于1918年5月11日出生于纽约市皇后区,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最初主修数学和电力工程,后转修物理学。1939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毕业,并被任命为普特南研究员(Putnam Fellow),之后参加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并取得满分;9月,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就读研究生,1942年毕业,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1942年,24岁的费曼加入美国原子弹研究项目小组,参与著名研制原子弹的秘密项目“曼哈顿计划”。1946年费曼进入康奈尔大学任教。[7]1951年费曼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把他的一系列讲座内容收集在一起,出版《费曼物理学讲义》,影响巨大,费曼也因其巨大影响力被称做“老师的老师”。1965年,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成果,费曼与朱利安·施温格(Julian.Schwinger)、朝永振一郎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1986年,费曼受命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指出失事的根本原因是橡胶在低温下失去弹性,这一观点对最终事故原因的确定起到了关键作用。[8]1988年2月15日,费曼因腹膜癌加州洛杉矶逝世,终年69岁。[1][2]
费曼是推动近代量子力学发展的重要物理学家。他发展了用路径积分表达量子振幅的方法,提出量子电动力学新的理论形式、计算方法和重正化方法。量子场论中的“费曼振幅”“费曼传播子”“费曼规则”等均以他的姓氏命名。除了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费曼还建立了解决液态氦超流体现象(parton model)的数学理论[9]。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不仅限于量子力学,还扩展到许多其他领域,包括超冷物质、纳米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同时被称为“纳米技术之父”。[10]此外,著名的“费曼学习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1]费曼撰写的《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的路径积分》等专著在物理学界具有重要地位。[1][11]1999 年,英国《物理世界》杂志对全球 130 名顶尖物理学家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费曼被评为有史以来第七位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2]

人物生平

童年生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