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

唐朝皇帝,史称唐敬宗
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22日—827年1月9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皇帝(824年—826年在位),唐穆宗李恒长子,母亲是恭僖皇后王氏[1]
元和四年(809年)六月七日,唐敬宗李湛生于东内之别殿。长庆元年(821)三月,封景王。长庆二年(822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三日,皇太子李湛在穆宗灵柩前宣布即位,时年十六岁。[1]
李湛即位后,沿用唐穆宗时期的赋税措施,采用了“名登科第,即免征徭”的制度,[2]其在位期间牛僧孺李德裕朋党之争进一步激化,出现了李逢吉王守澄宦官的专权。[1]唐敬宗在位期间耽于玩乐,沉迷蹴鞠和打夜狐,荒废朝政,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等人排斥异己、败坏纲纪,由此引发了染工暴动、马文忠和季文德图谋不轨等事件。[3]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等所弑,时年十八岁,在位时间为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三日——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年号宝历,谥号“睿武昭[mǐn]孝皇帝”,庙号敬宗,葬于庄陵[1]李湛死后,皇位继承人李悟死于乱军之手,唐敬宗之弟李昂唐文宗,原名李涵)登基帝位。[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