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

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的青铜器
马踏飞燕,原名铜奔马,因郭沫若认为铜奔马蹄下是飞燕而得名“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天马逮乌等,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通说认为该铜马东汉时期的青铜器,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15公斤,铜马三足腾空、昂首嘶鸣,落下的一足踏于飞鸟之上。[1]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友好交往的象征。[2]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3][4]

出土过程

发掘情况

1969年9月22日,甘肃省武威市新县大队第13生产队的社员在雷台下面挖防空洞时,在洞右侧发现了坚硬物体,将浮土层清理后出现一块砖头,意识到这里是墙体,村民们拆开砖块后发觉是一个古墓葬。墓葬中有大量的铜车、铜马、铜人和多种铜制品,生产队会计将这批文物搬运到库房保管,队干部们列出了一个入库文物清单,村民选择封锁消息不上交文物。据后来有关报道称,因不久前生产队的两匹马死去,村民们打算将这批铜器卖给废品收购站换钱买马。尽管选择保密,但消息还是传开了。在时任武威市文物干部的党寿山和政法干部张有的努力下,将这批文物运到了武威当地的文物单位保管起来。此后,甘肃省博物馆又对雷台古墓葬进行了三次补救性发掘和清理,但遗憾的是,历史遗留下的信息几乎已经被破坏[dài]尽,如今墓主人的身份和铜奔马的来历仍属于未解之谜。1969年,这批雷台古墓葬发掘出的文物入藏甘肃省博物馆。[5][6]
铜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