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

晚清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1836年~1895年),晚清爱国海军将领。原名先达,字禹廷,号次章,安徽庐江人,后移居巢县(今安徽巢湖市)。[1][2][3]
丁汝昌自幼家境贫寒,以务农为生,十岁起失学,外出帮工补贴家用。18岁时投太平军程学启部。25岁随程学启降湘军曾贞干营,被编入湘军,后又被编入淮军,在淮军刘铭传麾下,镇压过太平军和捻军,先后被授予参将、副将、总兵等,领马营。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淮军裁编,丁汝昌马队三营被裁撤,遂返乡闲居。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北洋海防差用。次年奉命赴英国学习海军,协助购买兵船。北洋舰队正式编成后,丁汝昌任北洋海军提督。[1][2][4]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丁汝昌积极主战,率北洋舰队护送运兵船增援平壤返航时,在黄海与日本舰队激战,重创日军旗舰松岛号等数舰,但北洋舰队也受重大损失,后奉李鸿章避战保舰之命,退入山东威海(今威海市)。旅顺失陷后,丁汝昌被革职留任, 日军进犯威海卫期间,丁汝昌不计个人名利,抱“船没人尽”之决心,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拒绝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诱降。洋员郝威勾结部分海军官兵胁迫丁汝昌投降,亦被拒绝。1895年2月11日,在援军无望,下令突围已无人执行的绝境下,丁汝昌服毒自尽,时年59岁。[1][5][6][7][8]
丁汝昌在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始终坚持抵抗,捐躯为国,宁死不降,保持了中国军人传统的战争观和气节观,范文澜评价其“是一个有骨气的勇士”。[7][9][10]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