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

欧洲东北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
1
2
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英语: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简称立陶宛(Lithuania),是位于欧洲东北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国土总面积6.53万平方千米,首都是维尔纽斯,官方语言为立陶宛语。截至2024年1月,立陶宛人口为287万人。[1]
立陶宛地处波罗的海沿岸,地貌以低地平原为主,夹杂着少部分丘陵山地,平均海拔48.8米,低于欧洲平均海拔[a]。全境属于温带海洋向大陆的过渡性气候,夏季短而凉爽,冬季长多雨雪。立陶宛的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拥有广袤的森林和植被生物多样性丰沛,琥珀是最知名的自然资源,被称为“立陶宛黄金”。[1][4][14][15]
公元前12000年,已经有人在今立陶宛波罗的海沿岸居住。[16][17]公元5世纪至8世纪期间,立陶宛形成众多部落,1253年7月6日,明道加斯建立封建立陶宛大公国。14世纪末期,立陶宛大公与年幼的波兰女王结婚,皈依天主教,是欧洲最后一个基督化国家,后于1569年与波兰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邦[18][19]17世纪初,波兰-立陶宛联邦国力衰退,末期又爆发瘟疫与饥荒,联邦失去了近40%人口。[20]18世纪末期,立陶宛(除克莱佩达外)被并入俄罗斯一战期间,被德国占领,战争结束后于1918年独立。二战期间,先后被苏联、德国占领,直到1990年3月11日才正式独立。[17][18][19][21][22][23][24]1991年后,陆续加入联合国北约欧盟等国际组织。[19][25]
立陶宛拥有开放、混合的经济,是中东欧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以服务业(占GDP的67.2%)、工业(29.4%)和农业(3.5%)为主,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经济体[26][27]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多饲养乳牛肉猪和家禽,种植业以小麦、亚麻甜菜、马铃薯、蔬菜等为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分为采矿及加工制造业、水电气供应两大部分。其激光产业、生命科学、高新科学技术为国家特色产业,尤其是激光产业一直处于先进水平。目前,全球销售的皮秒激光器中有一半是立陶宛公司生产的,而其制造的用于产生超短激光脉冲的飞秒参量光放大器占据了世界市场的80%之多。[4][26][28]2022年,立陶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8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598欧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9%。[1]人均财富中位数为32000美元(平均值为70000美元),国民财富总额为1470亿美元。[29]
立陶宛文化结合了本土传统,并受到北欧国家的文化影响,境内有考纳斯城堡等20多座城堡和历史古屋,并拥有维尔纽斯历史中心等4项世界遗产[30][31]境内居民大多信仰罗马天主教,拥有维尔纽斯主教堂、圣米哈伊尔等教堂。[9]此外还有众多旅游景点,如内林加与帕兰加等滨海度假胜地、德鲁斯基宁凯和比尔什托纳斯等温泉镇、祖文塔斯保护区和尼曼三角洲区域公园、维尔纽斯与特拉凯的热气球巡游等。[32][12]立陶宛是一个体育强国,其中篮球是最受欢迎的国民运动,其国家篮球队在国际篮球赛事中曾三度夺得欧洲篮球锦标赛冠军(1937年、1939年和2003年),并在欧洲篮球锦标赛、世锦赛奥运会上共获得8枚奖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