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
1
2
李政道(Tsung-Dao Lee,1926年11月24日~ ),出生于中国上海(原籍江苏苏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5][6]
李政道于1943年至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7]1946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受聘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员。[8][9]1952年与D.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10]1953年至1960年历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学教授,[11][9]1964年起,李政道出任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任费米讲座物理学教授。[9]1984年起,李政道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2011年11月在哥伦比亚大学正式退休。[9][12]
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和贡献。[3][7]他与杨振宁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对称性的认识,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3]自1972年起,李政道多次回国访问讲学,倡议并创立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14][7]倡导成立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担任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5]建议和推动中国科学基金制度的建立;[16][14]帮助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建立高能加速器,促成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创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成立现代物理中心;[15]还捐献个人积蓄设立了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资助中国部分大学的优秀本科生见习科学研究。[3][14]李政道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外籍院士和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曾获爱因斯坦科学奖、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中国政府友谊奖等。[7][6]

早年求学

1926年11月24日,李政道出生于上海一个家境殷实的知识分子家庭(原籍江苏苏州),幼时父母专门为他请了家庭教师,使他在数学、英文等方面很早就具有坚实的基础。[17][18]少年读书时期,正值日本大举侵华,受战乱影响,小学至中学期间即中途辍学两次。1935年至1937年,他在上海市清心中学附属小学学习,1938年考入上海东吴大学附属中学,[6][8]此后为了躲避战乱,1942年至1943年,李政道辗转到达江西,就读赣州基督教联合中学,他克服条件艰苦等困难,坚持自学成才,1943年,中学未毕业即赴贵州参加高考,如愿考上西迁贵州办学的浙江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