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Chen Ning Yang,1922年10月1日[a][2][13]),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现合肥市),[3]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cs)获得者,[14]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5]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6]
1942年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7]1945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当讲师,1949年到1966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教授,1966年到1999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3年到199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主任。199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3421号小行星命名“杨振宁星”。[18]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99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誉教授,[19]洛克菲勒大学理事。[20]2023年7月8日国际数学与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揭牌,杨振宁担任名誉主任。[21]
长期从事基本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17]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和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6]先后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22]台北研究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科学院荣誉院士。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费萨尔国王国际奖的科学奖。著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杨振宁文集》《曙光集》《晨曦集》等,发表论文约300篇。[23]2024年1月,以杨振宁为原型的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在北京首映。[24]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