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利克·费米

美籍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
恩利克·费米(英文名:Enrico Fermi,1901年9月29日~1954年11月28日),出生于罗马,毕业于比萨高等师范学校,并获得博士学位。[1][13]美籍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13]、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4]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1][7]芝加哥大学原子核研究所教授。[6]1938年,费米获得物理诺贝尔奖[9]他曾指导设计出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8]被誉为“原子能之父”。[15]
1918年12月初,费米进入比萨高等师范学校学习。[5]1922年7月费米顺利从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结业,并获得比萨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费米获得意大利政府奖学金,他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进修,并师从马克斯·玻恩教授。[16][6]1924年至1926年,恩利克·费米在佛罗伦萨大学讲授数学物理和力学。[6]1926年至1938年担任罗马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29年当选为意大利皇家学院院士;[17]193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任教期间,证实了裂变过程的发现,并开始努力实现核链式反应。[6]1940年,费米和妻子在美国定居。[18]1942年费米移居芝加哥,在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工作,建造了实验性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19][20]1944年担任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副主任,并参与曼哈顿计划[20];1949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21]1952年,他发现了第一个强子共振-同位旋四重态[22]。1954年11月28日在芝加哥逝世,终年53岁。[9]
费米在大学期间开始进行物理实验并研究出了“费⽶坐标系”。[23]之后,费米相继提出了“费米一狄拉克统计”[10]和β衰变定理论,[24]并发现了原子裂变。[9]1942年到1944年,恩利克·费米设计并指导建造了第一个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6][8]费米是二十世纪唯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准的物理学家。[25]费米子[26]100号化学元素[fèi][27]费米奖[6]芝加哥大学的费米研究院(The Enrico Fermi Institute)[28]、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等都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29]1976年,恩利克·费米入选美国国家发明家名人堂[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