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

中国现代数学家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1]),江苏金坛人,数学家、教育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2]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于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193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伊利诺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3]。1985年逝世于日本东京[4]
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1],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3],在矩阵几何学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解析数论、多复变函数论等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也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4]。代表论著为《堆垒素数论》《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 荣获1956年中国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0年和王元共同获陈嘉庚物质科学奖[3][5]
为纪念华罗庚的贡献,将一颗国际编号为364875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华罗庚星”。彰显着华罗庚为科学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更昭示着华罗庚高贵的精神品质万古长青[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