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

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1],原名陈甲庚,[2]英文名Tan Kah Kee,[1]字科次,[2]福建同安人,[12]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a][2]父陈杞佰是新加坡商人。[4][13]他是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曾作为华侨民主人士首席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2]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2]
1874年10月21日(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陈嘉庚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9岁在南轩私塾就学。[5]17岁,陈嘉庚赴新加坡随父经商,后独立创业,涉足航运、米业、食品加工、木材等多种行业,开拓橡胶种植业,成为东南亚工商业巨子,被称为“橡胶大王”。从1913年起,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集美学校,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陈嘉庚身处南洋但时刻关注祖国命运,加入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拥护孙中山的革命运动;他组织南洋华侨全力支援祖国抗战,被毛泽东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抗战胜利后,他领导南洋华侨为争取民族解放作出重要贡献。1956年10月,陈嘉庚当选全国侨联第一届委员会主席,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维护华侨合法权益,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1961年8月,陈嘉庚在京逝世。[14]
陈嘉庚主要著作有《南侨回忆录》《我国行的问题》《战后建国首要:住屋与卫生》等,[15]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16][17]嘉庚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赤诚爱国、公而忘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概括为5个字:忠(即爱国)、公(即奉献)、诚(即守信)、毅(即坚韧)、俭(即勤俭)。[18]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