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

战国曾国君主
曾侯乙(约前477年─前433年),姬姓,南宫氏,名乙,史籍并无其人记载,是中国战国初年南方姬姓曾国随国)的后期国君,西周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之后。[1][2]
1978年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现曾国大墓,陪葬礼乐器甚多,其中出土的编钟六十四件尤为精美,每件甬钟可奏两个乐音,总音域跨五个八度之多,已能演出采用和声、复调和转调手法的乐曲。[2]据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铭文记载,学者推测墓主人为曾侯乙,但他的名字于史无载。曾侯乙酷爱音乐且铸造编钟,他不仅将庞大的编钟陈设观赏和演奏,并且在编钟上和编磬上刻铸铭文,此外曾侯乙崇尚龙的图腾,其制作的乐器编钟上的大部分花纹和附首、足部均以龙为主,造型别致,铸工精良。据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铭文考证,约公元前433年,曾侯乙病逝并被葬于曾国国都西阳(今河南光山县西南)。[1]

人物生平

曾侯乙是曾国之君,名叫“乙”,但其名字不见经传且于史无载。据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铭文记载,曾侯乙酷爱音乐,铸造编钟,制作管弦,作金石之声,为楚人所知晓,楚国人对他的嗜好皆知,因此楚惠王熊章制作铸钟馈赠曾侯乙作为爱物。曾侯乙不仅将庞大的编钟陈设观赏和演奏,并且在编钟上和编磬上刻铸铭文,记载当时的音乐性能和音律关系,如“姑洗之宫”“黄钟之宫”“穆音之宫”“太族之宫”等。此外曾侯乙崇尚龙的图腾,其制作的乐器编钟上的大部分花纹和附首、足部均以龙为主,以兽为辅,似龙似兽的附耳龙形件,造型别致,铸工精良,玲珑剔透,以写实的龙颈、龙首、龙尾和龙身为主体,以鳞甲纹装饰其身。约公元前433年,曾侯乙病逝并被葬于曾国国都西阳(今河南光山县西南)。[1]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