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

鹭科白鹭属鸟类
白鹭(学名Egretta garzetta),别名为小白鹭、白鹤鹭鸶等,鹭科白鹭属鸟类。[1]其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520~680毫米,体重330~540克。[2]通体白色。[3]眼先裸出部分繁殖期为粉红色,非繁殖期为黄绿色。[4]嘴呈黑色,但冬季下嘴变黄。[5]繁殖期前颈下部有长的矛状饰羽;枕部两条长而软的矛状羽;肩、背部有延至尾端的长形蓑羽。非繁殖期头部冠羽,肩、背、前颈无蓑羽或矛状饰羽,仅个别前颈还剩一点矛状饰羽。[3][5]
白鹭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例如非洲欧亚中南部、西亚、中亚、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等均有分布。在中国,其普遍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北也有部分分布。[2]其常栖息于湖泊、河流、池塘、沼泽、农田和洪水泛滥的土地,喜欢较开阔的地方。[6]
白鹭肉可入药,有健脾益气功效,[7]其体态优美,有观赏价值;常捕食害虫,有益于农业;繁殖羽可作饰羽;[5]还可作为水生环境的指示种,有生态价值。[8]白鹭已于2000年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9],禁止滥捕,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10]

命名与分类历史

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66年在其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第十二版中以二名法Ardea garzetta正式描述该物种。[11]其属名来自普罗旺斯法语Aigrette,种加词garzetta是从该种的意大利语名garzetta或sgarzetta演变来的。[12]但后来被改为白鹭属(Egretta),与1817年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莱因霍尔德·福斯特(Johann Reinhold Forster)以白鹭为模式种划分的白鹭属中的其他12个物种并列。[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