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

唐代诗人
陈子昂(659年-700年)[a],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市)人,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代表人物。主要生活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历任麟台正字右卫胄曹参军右拾遗,后世亦称其为陈拾遗。[1][2]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陈子昂出生在一个庶族地主家庭,少时尚义任侠,十七八岁才立志读书,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在政治上,他支持武则天的改革,同时对武后重用酷吏、滥施刑罚、穷兵[]武、[nìng]佛靡财等弊政,屡次上书直言谏诤。[3]一生两次从军卫边,两度身陷囹[],在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冤死狱中,卒年四十二岁,葬于射洪独坐山。[2][4]
在文学上,陈子昂继“初唐四杰”之后,更加自觉地倡导诗文革新,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并创作出内容充实、文辞质朴的诗文,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扫荡了统治诗坛数百年的形式主义颓风,为唐诗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2][5]后人因此赞其为“唐之诗祖”。[6]
陈子昂死后,其生前好友卢藏用辑《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十卷,作《陈子昂别传》。[7]现存诗歌128首、散文109篇,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感遇三十八首》等。[b][8]

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