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

指用残酷的方法进行审讯,统治的官吏
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酷吏的政绩大都相当突出,尤其是善于强化治安。[1]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中都有一个“酷吏列传”。[2]
酷吏在历史上出现于多个朝代,例如汉朝十大酷吏侯封郅都张汤赵禹宁成义纵减宣杜周周阳由王温舒,他们以严厉的法律和残酷的手段著称。[3]尽管他们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治理效果,但这种做法往往留下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后遗症。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和适应中央集权政治内倾式发展的需要,酷吏政治日益成为官场相互倾轧的常态现象,酷吏本身逐渐发展成为一批善于投机钻营的凶神恶煞和政治小人。酷吏政治到了明、清时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酷吏的侦查网遍布全国各地。除了是官场勾心斗角的一种常态现象,还成为对付知识文人甚至吓唬民间普通大众的特务手段。[4]
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需要时可重用,不需要时则抛弃。酷吏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廉洁;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强,对不服从法律的人,特别是豪门贵族,敢于痛下辣手;三是几乎都没落得个好下场。[5]

词语解释

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