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乌头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
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hder),毛茛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2]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3]。世界分布于中国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辽宁吉林山西河北黑龙江。在山西、河北及内蒙古南部生于海拔1000~2400米山地草坡或疏林中,在内蒙古北部、吉林及黑龙江等地生于海拔200~450米山坡或草甸[1][4]
北乌头高80~150厘米,块根圆锥形或胡萝卜形;茎直立,叶互生,叶柄长2~12厘米,无毛,叶片五角形,纸质或近革质,基部心形,3全裂,中央裂片菱形,近羽状分裂。顶生总状花序,具9~22朵花,花梗长1.8~5厘米,轴和花梗无毛;小苞片条形,萼片5,紫蓝色;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心皮4~5枚,无毛;蓇葖长0.8~2厘米;种子沿棱有狭翅,只在一面生横膜翅翅。[1][5]
北乌头块根供药用,有消肿止痛、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北乌头为有毒植物,其根中乌头碱含量高,毒性大,杀虫效果好。[1][5][6]

本草考证

乌头”之名及乌头属植物的产地变迁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草乌”的名字则最早记载于宋代的《宝庆本草折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将乌头分为草乌和川乌,并指出草乌多为野生乌头。现代《中华本草》的考证结果表明草乌的基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和北乌头(A.kusnezoffii)。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则规定入药的草乌块根及草乌叶,其基原植物均为毛[gèn]科的北乌头(A.kusnezoffii)。在《蒙药正典》和《识药学》中均有记载草乌基原植物是毛茛科乌头属北乌头的块根。经考证,历代蒙医认为凡开蓝紫花并且具有块根的乌头属植物均可入药,以北乌头为主,所以蒙医中也称北乌头为草乌[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