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中国春秋末年老子所著哲学典籍
《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文》《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末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典籍。现通行本《老子》共八十一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提出了以“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为基础的理论宗旨。[3]
《老子》哲学意义深厚,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和“德”,又对人性论、社会历史论和修养论进行了阐释。[4]《老子》的版本及历代传本数量众多,以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河上公章句本和魏晋王弼本最为珍贵,是研究《老子》的重要依据。[5][6]
《老子》在写作上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是已知的首部全篇韵散结合的著作,对后世哲学、文学、自然科学和美学产生了深厚的影响。[7]《老子》在国际上的流传甚广,接连传入了日本韩国和西方各国。[8]纪昀评价其“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是先秦哲学的集大成之作。[5]

作者

对于《老子》的作者,主要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肯定了《老子》由春秋时期的老子所作,那么《老子》的成书年代在春秋末期老子隐居之前。[1]第二种观点,认为《老子》成书于战国时期,这一观点就对老子是否是《老子》的作者产生了怀疑。[3]比如汉初陆贾在《新语》中怀疑《老子》的真伪,唐代韩愈,宋代陆师道等人均认为《老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并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