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菰属植物
[]拉丁学名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Turcz. ex Stapf),俗名高笋、菰笋、菰首、茭首、菰菜、茭白、野茭白、茭笋等[1]禾本科(Poaceae)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水生或者沼生[5]。菰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温带地区,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在新西兰和北美地区也有零星分布[2]。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华北地区有零星栽培[3]
菰的植株高大直立,其茎高1~2m,具多数节,基部节上生有不定根。其叶片扁平宽大,花序为圆锥花序,分枝多数簇生,为单性花且同株,分为雄小穗和雌小穗。其中雄小穗着生于花序下部或分枝上部,带有紫色;雌小穗呈圆筒形,着生花序上部和分枝下方与主轴贴生处。其果实为圆柱形颖果,胚小形占果实1/8体积[1]
菰的主要价值是作为茭白而被食用。茭白就是指菰被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 P.Henn)寄生以后,茎会膨大,停止生殖生长,即不开花结果,转而继续进行营养生长,此时的菰称为茭白,可以作为一种蔬菜食用。菰叶也可以作为动物青绿饲料来使用[5],全草为鱼类的越冬场所,也是固堤造陆的先锋植物[1]

驯化历史

菰原产于东亚地区,古时候就有食用和栽培的记载,其利用和栽培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早期采集其果实菰米作为主食的阶段,以及后期以其膨大的茎茭白作为蔬菜食用的阶段[6]。最早关于菰米的文献记载始于周朝,在《周礼》中就将菰米列为了六谷之一,古时也称为“雕胡”[5],这个时候的菰由于其自身易落米的特性分布范围广泛,在野外随处可见,并未被人工驯化而种植。自公元六世纪以来,菰受到一种真菌——菰黑粉菌寄生。菰一旦被感染后就不能抽穗开花,失去了结果的能力,无法产生菰米。其生殖生长转化为营养生长,茎会畸形膨大。这种被真菌感染后的菰称之为茭白,其组织细嫩,可食用。[6]因此在唐代以前,是以生产菰米为主的阶段;在唐代以后,菰就很少采籽,逐渐退出谷类的行列,转为一种具有特殊风味、营养丰富的蔬菜——茭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