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豆

豆科鹰嘴豆属植物
鹰嘴豆(拉丁学名:Cicer arietinum Linn.),别名:桃豆、鸡豆,维吾尔语称“诺胡提”[1],一年生草本早熟作物,起源于西南亚的干旱地区,因为种子外表有一尖状凸起类似于鹰嘴而得名。鹰嘴豆耐旱、耐寒,适宜生长在干旱温暖的地区。根据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世界上约有47个国家种植鹰嘴豆,其中印度种植面积最广。[2]
鹰嘴豆具有强大的主根系统,可长至1.5~2米深,侧根最多可有3~4行;植株高约1~2米,绿色,茎直立,多分枝,被白色腺毛;托叶具3~5个不整齐的锯齿或下缘有疏锯齿,小叶呈卵圆形,在茎上交替排列;花朵一般为白色或者紫色,单生或双生叶腋;种子被白色短柔毛,一般为黑色或者褐色,一端有尖状,具有皱纹。[3][4]
鹰嘴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元素等,是人类种植面积较广的一种豆类作物,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罐头、豆奶等食品,由于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鹰嘴豆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量不断增加。[5][6]

历史起源

鹰嘴豆因其籽粒外表面有一个凸起的小尖状,类似于鹰嘴,因此而得名鹰嘴豆。鹰嘴豆起源于西南亚的干旱地区,在公元前7500年,即农业出现之初,土耳其伊朗的新月沃地区就已经开始种植鹰嘴豆,之后鹰嘴豆再传至尼罗河流域欧洲印度美洲等地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