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

雁形目鸭科雁属的一种鸟类
鸿雁(Anser cygnoides)是雁形目鸭科雁属的一种鸟类,[1]别名大雁、黑嘴雁,无亚种分化,属单行种。[2]鸿雁可在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西伯利亚南部、中亚等区域繁殖;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山东江苏以及朝鲜半岛日本等地越冬。[3]鸿雁主要栖息于宽阔草原的湖泊、河流、沼泽及其近岸草地中,特别是水生植物茂密的地区。[2]
鸿雁是大型水禽,体长90cm左右,体重2.8~5.0kg。[2][7]嘴黑色,脚橙黄色,上体大致为灰褐色,尾上覆羽及尾端白色,下腹至尾下覆羽白色。[8]鸿雁[měi]年9月下旬至10月末即开始大量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鸿雁性喜结群,常成群活动,[3]觅食多在傍晚和夜间,主要以各种草本植物的叶、芽,以及芦苇、藻类等植物性食物为食。[9]鸿雁平均寿命通常为20年。[10]
鸿雁具有生态、经济、药用等多种价值,如:鸿雁的觅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新的草籽发芽和生长,为浅水生草类增加了阳光照射;[10]由鸿雁驯化而来的鹅,则作为重要的经济动物被广泛饲养;[11]鸿雁肉及脂肪具有药用价值。[12]同时鸿雁也被赋予丰实的文化内涵,如:古人以鸿雁代书信,有所谓“雁帛”“雁书”“雁足”等;[13]中国邮政的徽志就是一只鸿雁;[1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借鸿雁表达思乡怀亲、怀念故国之情等。[15]
因受到滥捕滥猎、食物来源减少、栖息地破坏、地区性干旱等威胁因素的影响,鸿雁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16]在2021版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鸿雁被列为二级保护物种。[5]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鸿雁被列为易危物种(VU)。[4]多种保护措施已用于保护鸿雁,如:法律保护、建设保护区、人工繁殖等措施。[17][18]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