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

气候变化现象,ENSO循环阶段之一
厄尔尼诺(英文名:El Niño),又称为厄尔尼诺海流、圣婴现象,是指发生在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一种自然现象[1][2][4]。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等国家的渔民们发现,这种现象每隔几年就出现一次,且最严重的时候往往发生在圣诞节前后,于是将其称为西班牙的“El Niño”,汉语音译为“厄尔尼诺”[5]
厄尔尼诺的形成受厄尔尼诺暖流异常地球自转极地日食、陆海分布、构造活动,大气环流海洋环流太阳活动潮汐变化地球圈层角动量交换和差异旋转等因素的影响[5][6][7][8][9][10]。厄尔尼诺一般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它通过影响太平洋周边地区的洋流和气流,进而给各地天气带来变化,通常干旱少雨的地区可能发生洪涝,而某些多雨的地区可能出现干旱[11]
在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由于热带太平洋的大范围增暖,常造成全球气候的显著变化。当这个状态维持3个月以上,就会被认定为厄尔尼诺事件[12]。由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中心位置等的差异,将厄尔尼诺现象分为中部型和东部型两种类型[13]。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有的持续半年,有的则持续长达一年至两年,其中有3次达到超强厄尔尼诺级别[13]。2024年6月3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预测表示,2023年至2024年助推全球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显示出结束迹象,拉尼娜现象可能在2024年晚些时候出现。[14]

命名

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Ecuador)和秘鲁Peru)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自南向北的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就会导致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鱼类等的大量死亡,原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纷纷迁徙,使得渔民们遭受了灭顶之灾。这种现象每隔几年就出现一次,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的时候往往发生在圣诞节前后,于是渔民就将它与圣诞节联系起来,将其称为西班牙语的“El Niño”,汉语音译为“厄尔尼诺”,意思为“小男孩”“耶稣之子”“圣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