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

异常或恶劣的天气现象
极端天气(英文:Extreme weather),是指超出当地正常天气强度范围的异常罕见的天气现象。极端天气会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1]
极端天气的产生通常有自然变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等原因,并且对极端天气的判断标准也因地而异。[1]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a]的研究报告将极端天气分为三类:极端的天气和气候变量,如极端降水、极端高温等;影响极端天气或气候变量发生或者其本身是极端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热带气旋;干预自然环境,如干旱、洪水等。[2]近年来极端天气发生频率逐渐增多,如2022年夏天,北半球普遍遭遇高温热浪[3]2023年12月,中国境内集中出现寒潮、雨雪、低温、冰冻等各类冬季灾害性天气。[4]
据《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统计,2023年中国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1053.9万公顷,死亡失踪537人,直接经济损失3306.0亿元。[5]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显示,热浪、洪水、干旱、野火和迅速增强的热带气旋影响了数百万人的日常生活,并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6]人类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科学研究、加强预警防范措施、提高救灾救助的预案措施能力、提高社会防范意识等方式来应对极端天气的危害。[7][8]

定义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报告将极端天气定义为:某个异常天气或气候变量值的发生,该值高于(或低于)该变量观测值区间的上限(或下限)端附近的某一阈值,定量地确定极端天气或气候事件可以基于其发生概率,或者基于(可能与影响有关的)特定阈值。极端天气通常具有突发性强、不确定性大、叠加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