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

气候变化现象,ENSO循环阶段之一
拉尼娜(英文:La Nina,西班牙语:La Niña,意为“圣女”,亦称“耶稣的小女孩”),[6]又称“反圣婴现象”(西班牙语:anti-El Niño)。[4][5][2]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其特征刚好与“厄尔尼诺”相反,都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1][7]
拉尼娜是一种气候现象,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北纬5°~南纬5°,西经150°~西经90°的区域内,海水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低于同期多年平均值0.5℃。[7]目前世界各国对拉尼娜事件监测和认定标准不一致。[8]该现象主要成因可能为全球变暖、赤道信风增强、海洋热量传输、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相互作用、沃克环流作用、拉马德雷(PDO)的产生等综合作用。[9][10][11][12][13]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已经成为预报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拉尼娜是由前一年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的冷水区浮出洋面后形成的。因此拉尼娜总是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发生频率比它低,造成的影响也比它小很多。[14][2]拉尼娜现象具有周期性,大约每3年~5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为9~12个月,倾向于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通常在春季(3月至6月)发生,在深秋或冬季(11月至2月)达到峰值强度,然后在次年春季或初夏(3月至6月)减弱。[15][16]它使得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增多,同时伴随全球性气候混乱。[1][2]具体表现为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在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出现干旱。[17]
拉尼娜现象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还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影响人类生理机能,致使人类生病几率越来越大。[18][19]如1988~1989年的拉尼娜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之一,致使美国中西部严重干旱,估计在北美造成了400亿美元的损失。[20]在2021~2022年造成澳大利亚东南沿海部分地区遭遇特大洪水,超过1万人被迫撤离,造成的损失超过20亿美元。[21][22]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