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小场子

陕南地域特色的民间小歌舞
安康小场子,是陕南一种在八仙桌(方桌)上表演的两人小歌舞形式。从两湖等地的“花鼓”类民间歌舞演变而来,至今至少有二百多年的历史。2007年,小场子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概述

“陕南山区不像平原地区,没有大片的空地搭台子,为了满足更多人的视听,所以人们就想到了在家家都有的桌子。”安康市汉剧团团长袁朝玲说,在两尺余的八仙桌上表演,是艺人的一种创作,同时也成为了“小场子”独特的艺术风格。
安康小场子
安康小场子,是最具有陕南地域特色的民间小歌舞,是旧时汉滨区恒口、五里、大河、流水一带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娱乐形式。小场子源于何时何地,从有关资料和艺人师承关系推测,小场子应是随明末清初移民流入安康,从两湖等地的“花鼓”类民间歌舞演变而来,到现在最少有二百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