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菜

中国湖南醴陵传统名菜
黄菜是中国湖南[]陵十大名菜之一。黄菜的原料是大青菜,又称芥菜,“菜脑壳”埋藏在土里,上面生出大大的青叶,因其叶有很重的涩味,起初,人们只吃下面的菜头,菜叶剁碎用来喂鸡、喂鱼。[1]
黄菜在醴陵本地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黄菜切碎,挤干水份后下锅,以猪油、蒜末、姜丝、干辣椒急火爆炒,出锅时淋两滴香醋;另一种是将黄菜水份炒干少许,加水(最好是米汤)煮开,出锅时淋“二两”猪油即可。两种做法都无须放味精之类的调味品,吃的就是黄菜特有的“沤”味,原汁原味原生态。[1]

历史

相传,康乾年间,渌江水运发达,在水上靠船讨生活的人家很多。浏阳的烟花、萍乡的煤炭、攸县茶陵的生猪、谷米、醴陵本地的瓷器、夏布等,都要靠四百里[]江中的船只运出去。江中行船,可不是一天的活计,百里株洲,千里武昌,再远一点就到金陵。河滩水急,只能白天行船,船上的生活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荤菜有腊肉,河中有鲜鱼,可蔬菜两三天就焉了,水分尽失,食之无味,停船购买又耽误时间,也就只好多储备一些。一次,也不知是哪位船家大婶为节省船上空间,随手拎起一把青菜往装水的空木桶里一扔,恰巧行船上炉子上水正沸,粗心的艄公还以为是放好了茶叶,拎起锅子就将开水倒入桶中,盖上木盖,便开船了。黄昏时分,船靠岸边,歇脚时候揭开盖子,桶中竟传来一股清香,青菜居然变黄了!取其下锅入菜,食之觉青菜的苦涩不见了,清爽可口,别有一番风味,更难得的是黄菜浸泡在清水中,既不会腐烂,也不会变味,随吃随取,极其方便。从此,行船上多了一只专门用来盛黄菜的木桶,便“云帆直挂济沧海,日夜江声下洞庭”了。
每到船将出发时,家人抱来大捆芥菜,洗净,用木桶装好,再烧一锅开水,往桶里一倒,盖好盖。中午,船入湘江,也到该做中饭的时候,揭开盖子,桶中芥菜也成了黄菜,此时倒掉桶中黄水,将整片的黄菜漂洗一下,换上清水,以后每日换一次水,桶中黄菜既不会腐烂,也不会变味,随吃随取,极其方便,船家就省去了上岸买菜的麻烦,还节约了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