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的陵寝,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陵寝面积8万余平方米,陵墓于1926年1月动工,1929年春主体建筑竣工,同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此后工程继续进行,直至1931年底全部完成。[1][2]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这片雄伟庄严的蓝色琉璃瓦屋顶的建筑群,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景色秀丽,气势雄伟,面积约两千亩。陵园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其全部建筑轮廓巧妙地构成了一座平面结构的“自由钟”(也称“警世钟”)图案: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掩映在一片林海和花丛之中。建筑材料主要是苏州福建产的花岗石以及云南产的大理石。陵墓入口处是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鎏金大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平面距离700米,上下高差70米;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祭堂为中山陵的主体建筑,祭堂大门上方有“天地正气”匾额一块,祭堂正中为4.6米高的用汉白玉雕塑的孙中山全身坐像,逼真生动,由世界著名雕塑家保罗·阿林斯基雕刻而成。祭堂四周用大理石镶嵌的壁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祭堂后是墓室,有两重铜制门,墓室正中是圆形大理石塘,围以栏杆,石塘正中央是长方形墓穴,下面安放着中山先生遗体,上面安放着仪态安详的中山先生大理石卧像。[3]中山陵附近建有音乐台、光化亭、流徽[xiè]、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等附属纪念性建筑。[4]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4]
1961年3月4日,中山陵位列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5]2007年,中山陵园风景区被列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6]2016年9月29日,中山陵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7]

历史沿革

先生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