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芳

民国广东代省长
张锦芳,(1854—1921),字荔园,广东省高州城东郊下苍地村人。他青年时期,正值法帝国主义侵略越南进逼中国之时,决心投笔从戎,光绪元年(1875年)秋往广西龙州在边防军先后任营书及帮带,初与法军作战失利,后随冯子材在镇南关、凉山等战役中重创敌军,立下战功。[1]

人物生活

立功于异域
张锦芳(1854-1921),字荔园,高州城东郊下苍地村人。少年时在乡村私塾刻苦攻读,两次应童子试不第,但毫不气馁。曾写咏梅诗“不知霜雪经多少,骨格[chā]修到来。”自勉。及长,正值法国军队侵略安南(今越南),清军著名将领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大获全胜而声威远扬之时,受“刘义打番鬼”的动人事迹所鼓舞,决心投笔从戎,企立功于异域。此举深得父亲嘉许,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秋往广西龙州,在边防军中充当营书。后来,感到这等军职“碌碌无所短长”,便决然辞去,假托从商,由中国边镇东兴过芒街深入越南内地,“察其山川险要”。
1881年,广西提督黄桂兰得知张锦芳熟悉越南地形,招至麾下,派往扼守兴安、水东等处。翌年法军进犯南定,张锦芳因经验不足,为先发制人而仓促率部越出防区“疾趋而邀击之”。结果失利无功而回。上司知其英勇好战,不加责备,另派他到狗头山、阿婆、海圻等地招募熟习水性的青年入伍,编成应、良、岳、润四营,委他任岳字营帮带兼营务处文案之职,驻防越南北宁,相机助黑旗军。1883年8月,法军攻占越南中部之顺化,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获得对越南的“保护权”后,继而窥伺中国边境。同年12中旬,法军大举向驻越的中国军队进攻,中法战争爆发。山西、北宁两地相继沦陷。撤退时,张锦芳所部岳字营殿后掩护,随打随退,驻扎于谅山之公馆圩。他估计追击的法军会长驱直入;果然,当其大半渡江时,张锦芳率部会同驻观音桥之友军奋起痛击。“毙敌无数,江水为之不流”。法军受到重创,大败而退。次年5月,又参与谅山保卫战,击退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