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九姓

粟特人居住的九姓胡国
昭武九姓是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的泛称。昭武九姓(粟特人)的长相特征明显,史料记载为绿瞳、卷发、高鼻的欧罗巴人种特征。[1]
根据《隋书》记载,昭武九姓本是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省临泽县)的月氏人,后因匈奴破其城,西逾葱岭,进入了中亚粟特地域(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一带),支庶九姓各分王,分别是米、史、何、康、毕、安、曹、石、穆等,为示不忘本皆以昭武为姓,因此被称为昭武九姓。唐代时又称“九姓胡”、“胡人”或“胡”,西文称其为“粟特人”。《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据《北史》、《隋书》记载,王姓昭武的国家还包括乌那曷(hé)、穆国与漕国。[1][2]
昭武九姓擅长经商,多依附一定政治势力开展商业活动,昭武九姓诸国曾是古代沟通欧亚经济文化联系的咽喉要道和中转站,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的中介作用,粟特人的商业活动包括奴隶、丝绸、放货、珠宝、珍玩、牲畜等,几乎覆盖了一切重要交易领域,控制了丝路贸易的命脉,在古丝绸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许多粟特聚落;除贸易方面,在文化交流上也为中原带来了新元素,包括宗教、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2][3]

介绍

“昭武”一词最早见于《汉书》中《地理志》所属的张掖郡昭武县(今甘肃),昭武九姓的史料始见于《魏书》、《北史》、《隋书》、两《唐书》中的各 《西域传》。另据《北史》、《隋书》,乌那曷、穆国、漕国也是王姓昭武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