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

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数学家
郭守敬(公元1231年—公元1316年),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时期天文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数学家、仪器制造家。[1][3][4]
郭守敬自幼在祖父郭荣的引导下学习天文、算学知识,后拜入精通天文的经学大师刘秉忠门下学习。[1][5]蒙哥汗八年(公元1251年),在刘秉忠的介绍下,郭守敬结识元朝重臣张文谦。在张文谦的引导下,郭守敬系统学习了天文、水利方面的知识,还在他的引导了主持整治河道疏浚等工程。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郭守敬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和赏识。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朝廷加授郭守敬银符,并授予副河渠使一职。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郭守敬在西夏成功治理河渠灌溉受到百姓的爱戴。随后,郭守敬一路升迁至工部郎中。[3][6][7]自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起,郭守敬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七种天文仪器。[3][8]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太史院太史令王恂去世,郭守敬承接王恂工作陆续整理出《推步》《立成》等多部著作。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郭守敬升任太史令。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通惠河凿通,郭守敬得到了忽必烈的赞赏。次年,郭守敬担任昭文馆大学士太史院事。晚年,郭守敬声望越来越高,但是元朝朝廷日益腐败,郭守敬便一心专注著作。[9]元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郭守敬去世,享年八十六岁。[1][2]
郭守敬在天文方面,主持制定了《授时历》,主持了大规模的天文数据测定,设计制作简仪、景符、窥几、仰仪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还在元大都修建了天文台;在数学方面,郭守敬使用“割圆求矢术”“割圆求矢术”等方法开辟了通往球面三角形的途径;在水利方面,郭守敬主持疏浚了多处河道,为元大都的水利建设提供多条建议,还主持凿通了通惠河,连通南北的运输。[1][3]明朝学者宋濂认为他才华超人,发明的算法集古今之大成。[1]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10][11][1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