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河

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
通惠河位于北京城东部,从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州区北运河,全长20公里。历史上,这条河是元代为解决大都物资供应问题而开凿的一条漕河,由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于1293年主持修建。元世祖忽必烈十分重视这项开河工作,命令丞相以下的官员都要参与劳动,并亲自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1]
元朝灭亡后,明朝建都南京北京没有了庞大的物资运输需求,通惠河随之废弃。明代以后,通惠河改称御河(玉河)。清光绪二十六年,通惠河漕运停运。但通惠河的历史功绩却永存,尤其是北京很多产自南方云、贵、川、鄂等省的古建、木料,都是通过通惠河运到京城[1]
如今的通惠河,不仅是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纽带[1]

简介

通惠河位于京城的东部,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自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到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全长82千米。其中从瓮山泊至积水潭这一段河道在元代称为高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