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运河

海河的支流之一
北运河是北起通州南至天津三岔口,全长148千米的一段运河河道。北运河北接通惠河,南接南运河,是一段利用潮白河的下游开挖而成的人工河道。北运河汇浑、榆、白河之水,又名潞河、白河、自在河、白遂河等。[1]
北运河是在天然河道的基础上开凿的,这段河道在西汉以前被称为沽水东汉东晋时被称为潞水,南北朝时被称为潞河。明朝的北运河包括通州临清的今北运河和南运河。[1]清朝的北运河不仅是京杭大运河的漕运河道,也是当地的防洪河道。清乾隆年间,为了使北运河保持畅通,不仅多次疏浚北运河河道,还曾疏通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等河道。民国时期,只对少数河段进行过局部、小规模的整修。1935年,水利专家汪胡桢在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实地勘察时发现,通州至天津的北运河“淤浅之处甚多,致航业衰败殊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对大运河进行全面勘察,陆续修建、改建和维护了各种闸、坝和北运河堤岸。改革开放后,北运河的治理政策从“排涝为主”转变为“排蓄并重,以蓄代排,建立自备水源体系”,政府对河道堤坝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加筑了砌石防浪墙[1]
1973年7月31日,中共北京市委农林组批复成立北运河管理处,主要负责从昌平县沙河闸以下温榆河和北京境内北运河及其两条河道上主要建筑物的管理、使用、维护工作。同年8月25日,北运河管理处在通县北关闸院内正式开始办公。之后,职责逐步扩展到负责北运河、温榆河、运潮减河、通惠河、镜河等110公里河道管理及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洪水调度等工作,承担北运河流域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对4个区属河道管理段(中心)给予业务指导。201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两座新城,作为北京新的两翼,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北京东部通州区的北运河沿线,随着河湖治理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北运河管理处又增添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文化传承及北运河通航保障等工作任务。[3]
北运河历经3个朝代、7个多世纪的不停修浚,体现出作为国家工程的大运河体系自古以来就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还设置了专门维修运河的官员与体系,形成了固定的运河维护与管理制度,以保障运河漕运的顺利进行。这种持续的、系统的大运河维护和管理,有力地见证了漕运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与制度。[4]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