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特发性肝内外胆管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慢性胆汁淤积综合征、门静脉高压和最终肝衰竭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10%-30%的患者还会发生胆管癌[2]PSC好发于男性,约占2/3,PSC平均确诊年龄为20~57岁,发病年龄呈双峰性,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15岁和35岁左右。[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它是遗传、环境、免疫、胆汁酸代谢及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所致。它的表现有间断右上腹疼痛、黄疸、瘙痒等。PSC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3]主要依据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xiān]转移酶阳性、[5]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表现为肝内和(或)肝外胆管弥散性、多灶性环状狭窄等进行诊断。在治疗上,可使用熊去氧胆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在缺少有效治疗措施的情况下,疾病从诊断发展至死亡或进行肝移植的中位时间约为12~18年;有症状的PSC病人随访6年后合并肝衰竭、胆管癌等可高达41%。[5]该病尚无有效预防办法。[8]
1924年,法国的Delbet首次发现了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9]1981年,Ludwig等人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进行了组织学的分期。[10]

分类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依据胆管受损的部位可分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