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齐二王陵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陵墓
二王陵即二王墓,俗称二王冢,又称齐王冢,位于临淄城东南方向、齐陵镇郑家沟村西南的鼎足山上。鼎足山因紫金山、牛首岗、菟头山呈三足鼎立而得名,二王墓就坐落在三山中间。两座高大的陵墓东西向排列,东西总长320米,南北约190米,近30米高,方基圆坟。
其中西冢墓基长约190米,似有三层,逐层收缩,高约12米;东冢圆坟矮于西冢,晋永嘉末年曾被盗掘。 “齐王葬在三山口,临淄永世不为京”的民间谚语中,三山口就是指鼎足山而言,而墓中齐王身份的具体认定,却经过了一个逐渐澄清的过程。

历史典故

田氏代齐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其篡位计划能够成功,除了以“小斗进大斗出”之类的方法收买民心,另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宣称陈氏始祖是黄帝,推行黄老之学,为夺取政权大造舆论。田氏贵族的祖先陈完,是春秋初年为躲避陈国内乱逃到齐国的,受到姜齐统治者的不少恩惠。后来田氏发展了势力,逐步萌发取代姜齐之心。至于陈完为何改陈为田,计有三种说法:一是田与陈读音相近,遂以为田氏;二是陈完食采地在“田”这一地方,于是改姓田氏;三是陈完奔齐后不愿再称本国故号,因此改陈为田。虽然在姜齐桓公以后,明主少昏君多,习于淫乐荒于政事,亲小人而疏贤士,自掘坟墓,田氏还是采取稳妥的手段,以媚君术、惑君术、欺君术、政争术等循序渐进,步步为营。这些做法,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与策略,都被后世阴谋家效法。
二王冢墓主中的田齐桓公,是田齐第三位国君。这一时期齐国国力比较虚弱,曾经和燕、魏、鲁、赵、卫国交战,而无功可言。只有田齐桓公将“养士之风”发展到极致而创办的稷下学宫,为他赢得了不朽的声誉。桓公午设立稷下学宫,带有鲜明的政治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天下贤士的聪明智慧,巩固齐国的封建统治,进而统一中国。通过稷下先生们的议政、参政,初步巩固了田齐政权,并为后代国君在七雄争霸的战国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奠定基础,应该是桓公午作为一代君王的最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