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美国经济学家
约瑟夫·斯蒂格利美国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主席。他于1979年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重要贡献使得IPCC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1993年至1997年,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及主席,1997年至1999年,任世界银行资深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11至2014年,任国际经济学协会主席。
2014年12月,“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提前出版的美国名利场》杂志2015年1月号刊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这篇文章,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争论。

简介

斯蒂格利茨博士先后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他主讲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金融学和组织经济学,包括在该校最受欢迎的《经济学》。他的数十名博士在世界各地任要职。
他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所倡导的一些前沿理论,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已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工具。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上最通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斯蒂格利茨教授是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的作者和编者,包括十分畅销的本科教材《公共部门经济学》(诺顿公司)和与安东尼·阿特金森合著的《公共经济学讲义》。1987年,他创办的《经济学展望杂志》降低了其他主要经济学杂志所设立的专业化障碍。他曾经担任美国经济协会副主席。斯蒂格利茨博士是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育者之一。2008年,他在CNN专栏针对由于华尔街房产泡沫出现的经济危机提出了几个预防经济危机再度出现的措施[1]。相关的中文版书籍:《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小品和案例《经济学》第一版,《经济学》第二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