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龚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
龚扇又称自贡龚扇,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蜀中名扇之一。[1][2]始于清朝同治年间,竹编艺人龚爵五用竹篾条作原料,借鉴成都细篾火笼编织工艺,使篾条厚薄均匀、宽窄一致,在扇面上利用经纬篾条编制表达吉祥、祝福之意的福、禄、寿、喜字样及古钱、荷花等图案,以牛骨、玉石为扇柄,竹条为外圈,用黄竹篾丝编织各式图案,创制了扇面约六寸的宫扇,其所编竹扇既实用又可欣赏,因为创始人姓龚,且系龚氏家族祖传绝技,世称“龚扇”。龚扇用材考究,技艺精湛,竹丝细如发、柔若绢,厚度0.01-0.015mm,是蜀中竹编工艺精品,中国四大名扇之一。[3]
1952年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蓝色奖章,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瑰宝、“中国一绝”。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盛赞龚扇“薄如蝉翼,巧夺天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家博物馆将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收藏。经过五代传人的精心传承、不断创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龚扇”已成为中华老字号,是自贡市“小三绝”之一。2008年龚扇制扇技艺被列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传统技艺类。[3]2019年11月,龚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4][5]

基本概况

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的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的喜爱。光绪未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质手工艺品,龚爵五编的竹丝团扇和成都卤漆、梁平竹帘一起获奖。龚爵五的儿子龚雨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蛋,龚雨璋呕心沥血反覆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名闻遐迩。

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