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

词语概念
耕牛,拼音gēng níu,指用来耕地的牛,一般有水牛黄牛两种。北方干旱多黄牛,南方多水牛。出自《军谯令》。

基本含义

主张牛耕始于西汉中叶的人主要根据我国古代著名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赵过始为牛耕”说。《汉书。食货志》载: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进而各。郡“遣令长、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这确实是我国史籍明载的第一次大规模推广牛耕技术,东汉王景任延继续在庐江郡、九真郡推广,因而《后汉书。五行志》开始有“牛疫”的记载。这表明西汉中叶以后的一段时间,由北到南,已广泛地推广牛耕。江苏徐州、山东滕县、陕西绥德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更是生动而真实的记录。因此,林端诏在《光明日报》《史学》专刊第97号上著文主张:“西汉牛耕己与农民结成不解之缘并普遍使用是没有疑问的。”
田间犁地的水牛

引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