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

东汉精于水利的人
王景(约公元30—85年),字仲通,东汉琅邪不其(今山东即墨西南)人,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博览群书,通天文、水数,历任河堤[]者、徐州刺史、庐江太守[1][2]
关于王景的事迹是这样记载的:明帝时,受命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浚仪渠。永平十二年(69年)又主持治理河患。发卒数十万,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间,修渠作堤,十里立一水门,由是河、汴分流,河不侵汴。黄河受南北长堤制约,水势可冲刷泥沙,顺利流通入海。此后数百年,黄河不再改道。竣工后,明帝亲往巡视。以功迁侍御史、河渠谒者。建初八年(83年)任庐江太守,修治芍陂水利,教民用牛耕,铁犁及养蚕织帛。又参阅诸家术数著作,择其“适于事用”者,集为《大衍玄基》,今佚[2]
王景忠于热爱的水利事业,科学规划,详细调查,实事求是,制定出了一套完备而可行的治河方案并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王景治河的历史贡献,长期以来得到很高的评价,有“王景治河、千载无恙”之说[1]

人物简介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议修黄河,乃引见景,应答称制,赐《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衣帛钱物。是年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凡千余里。明年夏,堤成,从此无复溃漏之患。景由是知名。三迁为侍御史,时加赏赐。后为庐江太守,百姓不知牛耕,乃率吏民共理芜废,用犁耕田。由是境内丰给。卒于官。景作有《金人论》,颂洛邑之美,以阻迁都。又集各书所载卜[shì]堪与日相之属,适于事用者,作《大衍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