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过

西汉农学家
赵过,生卒年不详,西汉农学家,汉武帝时任西汉搜粟都尉。《汉书·食货志》记载有关他在农业生产力、技术和工具三个方面的创造和贡献。[1][2]
赵过总结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推广了用二牛挽一犁,由三人操作的“耦耕法”,以达到深耕细作的目的。其又推广“[lóu]车”这一先进农具,使开沟、播种、覆土三道工序能同时进行,可节省一半劳力,增产五成。同时赵过还总结推广“代田法”,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一[]以上,善者倍之”,就是说在同样的条件下代田要比平作田增产一斛多,种得好的要增产两斛多。代田法使西北土地在轮番使用的情况下得以恢复地力,亩产提高三成以上。[2][3]
赵过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既创造了新农具,又进行了技术改革,使耕地面积扩大,作物产量增加,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4]平定郊区,传说赵过在千亩坪发明三脚耧,当地尊赵过为农业祖师爷。[5]

简介

赵过,西汉农学家。《汉书·食货志》中说汉武帝南征北战,大兴土木,疏于农业,以致国库空虚,朝野不妥,于是武帝悔征伐之事,而提出“方今之务,在于力农”,因而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赵过能为代田,所以又使赵过推广代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