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字

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的汉字
传承字广义上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主要是隶变之后的楷书字体)沿用至今的汉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香港、澳门和台湾而言,“传承字”即为正在使用的传统汉字;狭义上是指未被《简化字总表》简化的汉字。中国大陆目前主要使用的规范汉字主要包括简化字和未经简化的传承字(但使用新字形)。
《简化字总表》实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jīn]]等14个简化偏旁,精简了汉字系统的字数和许多字的笔画。例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千年以来字体皆未改变,全是传承字(不考虑冷僻异体字)。严格来讲,“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
但在某些时候,港澳台通行字体会被笼统的称为“繁体字”或“繁体中文”;大陆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未被简化的传承字)会被笼统的称为“简体字”或“简体中文”。在汉字构形属性历时演变的研究中,断代测查样本中前代样本中已有的字,称之为传承字。GB 2312中的传承字有四千多个,约占2/3。而《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8105个字中有不到六千个传承字,超过2/3。

特点

初现于汉代的楷书的书写结构,之后结构变化少,沿用至今。繁体字在中国大陆一直使用到1964年之后,由简化字取代,经官方公布法案,除了特殊场合之外,停止使用。繁体字目前通行于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特别是美国欧洲大洋洲印度洋上岛国的一些华人社区。在中国大陆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一部分民众可对繁体字完整阅读,但书写多用简化字。繁体字在中国大陆一直是正式文字直到出台《简化字总表》,经官方公布法案,以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为规范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