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楼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古建筑
六角楼,楼阁名,原名"太宇亭",本是甘棠崔家镇守月弯河风水的村口亭,配有锁桥、钥桥各1座,并有铁链和石桩栓锁。
崔姓历史上多出高官,内供魁星菩萨(即文昌帝君),以期族中子弟承续祖风而点斗中元,故又名“文昌阁”,成为文人聚会之地。又是风景亭,与甘棠老街鳞次栉比的坊、庙、祠、楼毗连,成为崔家古典建筑群的“龙头”。
坐落于村口太平大道旁,又是挚友叙阔、亲朋话别的场所。是楼典雅而潇洒,华美而宜人,透射着古典文化凝重而柔和的内涵。

历史沿革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崔宪按参加北京皇宫修建的太平艺师毕昌带回的图样捐资修建,八角;17块青石浮雕则出于青阳—艺师之手。因毁于火,明崇祯四年(1631),崔应兆重建,改为六角,俗称“六角楼”。清嘉庆八年(1803)、光绪八年(1882)、民国初年均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