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尾狒

哺乳纲灵长目动物
狮尾狒(学名:Theropithecus gelada,阿姆哈拉语:ጭላዳ,罗马化:č̣əlada),有时被称为“流血心脏猴”或“狮尾狒狒”,是一种仅分布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旧世界猴类。它是现存唯一的狮尾狒属成员,其属名源自希腊语中“野兽-猿”的词根。与其近亲狒狒属的其他成员一样,狮尾狒主要在地面活动,大部分时间在草原上觅食,草类植物构成其饮食的90%。狮尾狒拥有复杂的多级社会结构。繁殖群和雄性群是两种基本的群体形式。一个群体由多个繁殖群和雄性群混合组成;一个社群由一到四个群体组成。在繁殖群内,雌性通常是近亲。雄性会离开出生群体,尝试控制自己的群体,群体内的雌性可以选择支持或反对新来的雄性。当群体中有多于一个雄性时,只有一个可以与雌性交配。狮尾狒的叫声种类繁多,其复杂程度被认为接近人类。

形态特征

狮尾狒是一种大型猴子,体长50-74厘米,体重13-21千克。因尾端有一撮毛簇,酷似狮尾而得名,雄性尾长约51厘米,雌性约42厘米。其相貌奇特,体毛长而厚密,以抵御高寒;体毛从深褐至黑色,毛色艳丽,面部颜色较深,眼睑颜色浅。雄性肩披长毛并有突出颊毛,雌性则无。狮尾狒区别于其它狒狒的一个特征是:面颊凹陷、呈"8"字型,鼻孔开口在两侧,更独特的是:狮尾狒具明显的胸斑,这是一种粉白色沙漏形泡状裸皮,雄性之斑环以白色,雌性之斑则呈顶珠水泡突之状,到了发情排卵期,对称的水泡肿大并变成艳红色。这种胸斑与狒狒阴部的性皮肿有同样的信号作用,因狮尾狒常以坐立姿式采食摘草、所以这种表示发情的信号便展现到了胸前,以便群内成员相互间的视觉通讯。

栖息环境

栖息在埃塞俄比亚寒冷多风的高原,陡壁悬崖,高达百米,发源于塔纳湖青尼罗河流经于此,这里就是食肉的野兽也难涉足,在这山高水险的峡谷中,生活着狮尾狒。在近海拔4000米的山地,几乎无林木覆盖。狮尾狒仅分布于埃塞俄比亚中部高原深谷的高草原。它们生活在海拔1,800至4,400米的高度,利用悬崖作为夜间栖息地,而高山草原则用于觅食。这些草原上树木稀疏,同时也有灌木丛和密集的灌木丛。它们生活的高原地区通常比低地更凉爽、更少干旱。因此,狮尾狒通常不会经历干季对食物可用性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它们在某些地区确实会在干季经历霜冻,以及在湿季遭遇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