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

中国中南部的省级行政区
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的中南部,省会城市为长沙。截至2022年,湖南省境域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常住人口为6604万人[14]
湖南地处中国地理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雪峰山大致将整个省份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部分。[15]境域内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充沛,四季分明。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期属《禹贡》所述“九州”之一的荆州,秦时置有黔中、长沙两郡;唐朝设湖南观察使;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最终完成独立设省进程;清末,近代机器工业在湖南开始产生和发展,湖南一度出现了维新的大好局面,并给南方各省以很大影响。[16]民国时期,各类新思想新文化和革命团体在湖南传播成立,涌现出大批爱国义士和伟人,湖南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6]新中国成立以后,依然用湖南省命名。[1]解放之初,设省直辖:长沙市(1937年设)、衡阳市(1943年设),加第一至第十区。1962年调整为2个地级市长沙株洲),7个专区。1969年以后,专区进一步细化扩展。1980年以后,湖南省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行政区划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1980年),岳阳市(1975年),邵阳市(1977年),衡阳市(1980年)6个省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潭地区、岳阳地区、常德地区,邵阳地区,衡阳地区益阳地区,郴州地区零陵地区黔阳地区、涟源地区11个地区。1990年以后,湖南省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形成如今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的区划格局。[17]
湖南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美誉,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一带一部”三大战略的重要支撑点。[18]2022年湖南省生产总值(GDP) 48670.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598元,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十[19],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5:39.4:51.1[7]。在第一产业方面,湖南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水稻、玉米等商业化育种位列全国第一[20]第二产业基础深、门类广,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压舱石”[21]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进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50强[22]。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表现亮眼,广电、出版等文化产业方面占据全国领先地位[23],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凭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地理位置,湖南还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已建设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24]
湖南省拥有丰富且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全省共有世界自然遗产2处(张家界崀山);国家森林公园5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长沙岳阳凤凰永州);国家AAAAA旅游区(点)8家,国家级AAAA旅游区(点)74家。[9]历史遗存方面,湖南省有[]县城头山古城遗址、里耶秦简、走马楼三国吴简等228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26]。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历史文化悠久,湖南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璨若星河:湘绣、滩头木版年画皮影戏、江永女书等137项民俗艺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7];湘菜早在中国汉代就已形成菜系,是汉族饮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1]。湖南自古名人辈出,全省共有83人被列入《中国历代名人辞典》,占全国历史名人的10%以上。[28]

名称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