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

中国民间传统艺术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1]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2]在皮影戏中,用兽皮或纸板制成的彩色影偶形象,在灯光的照射下透过影窗呈现给观众,[3]艺人则在幕后操控影偶,[4]同时伴随着音乐和演唱进行戏剧表演。[5]
皮影戏是集绘画、雕刻、音乐、演唱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6]其流行甚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3]皮影戏的形成年代尚无确考,不过据北宋张耒在《续明道杂志》中记载,[7]至少在宋代的时候已经成熟并且流行开来。经过、元、明四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在清代的时候皮影戏呈现出繁荣的局面。[8]皮影戏人物丰富多彩,灵活传神,表演的伴奏音乐充分地摄取了各地民间乐曲和当地唱腔的特点,形成了一道独具民族特色的奇景,[9]被誉为“电影的鼻祖”“最早的卡通动画”。[2]
2006年,皮影戏入选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

历史渊源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