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兔

有蹄状趾甲、喜嚎叫的群居动物
蹄兔,隶属哺乳纲蹄兔目兔科兔属,为陆栖或树栖的小型兽类,因有蹄状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1]
蹄兔广泛分布于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 灌木丛、 岩石地区( 如内陆悬崖,山峰)、沙漠等 。蹄兔的外形像兔,体长仅仅50厘米、体重大概4公斤、短尾巴,前足四趾 , 后足三趾, 脚趾均有蹄状的趾甲,除了后足内侧脚趾是长而弯曲的爪,以用来梳理和抓挠 。 脚底上长有特化的弹性脚垫,使它们可以靠丰富的皮肤腺分泌来保持潮湿,在攀爬时起到防滑的作用。[1]
蹄免适应能力较强,从平原到4000米的高海拔山地均可生活,通常栖居于岩石区,所以也叫“岩狸”。喜好群居,一般是几只到几十只成群生活,觅食时离巢50米左右,并会有一只或多只蹄兔作为“哨兵”站在显眼处,发现威胁时就会发出警报让大家尽快退回巢穴。[1]

外形特征

蹄兔因有蹄状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体长30~60厘米。尾长1~3厘米或无外尾。外貌似穴兔,但前足4趾,有似蹄状的趾甲;后足3趾,其内趾和第2趾有一长而弯的爪,另一趾短,有扁平、蹄状的趾甲。脚掌有具特殊附着力的无毛足垫,有腺体分泌以保持足垫湿润,足垫肌肉排列是周围高而中央凹,为具吸盘作用的肉窝,有攀登能力。身被针毛,粗硬而蓬松。背部有一腺体,腺体所在处的毛色与周围的体色不同。蹄兔受惊或愤怒,斑块处的毛竖起,腺体外露。腺分泌有异味,可驱避天敌。有1对单尖、锐利、断面呈三角形、不断生长的上门齿,下门齿两对,如凿状,臼齿为脊齿。头骨顶间骨大;有眶后条;侧枕突大,视觉和听觉均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