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之战

甲午战争中战斗
平壤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进行,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1894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平壤推进,参战部队共16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约为13000人,清政府虽从各处抽调兵马前往平壤,然除总兵吕本元率马队两营于9月13日抵义州外,余皆迟缓而未入朝鲜国境。日军至9月15日完成部署,随即展开进攻,经过一整日激战,清军在船桥里击退日军,日军则攻下平壤北边的战略要地玄武门和牡丹台,其后清军抛弃[]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
9月15日平壤之战与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自此以后,日军掌握战场主动权,开始在中国境内迅速推进。平壤之战中,山东费城杰出将领左宝贵面对友军溃逃、敌军压境的境况,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国。可叶志超却弃城而逃,狂奔五百里,致使日本军队占领朝鲜全境。

战役背景

日本为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可谓蓄谋已久。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邀请宗主国清朝出兵镇压,清政府派叶志超、聂士成率2500名清军入朝。日军亦以保护使馆侨民为借口不请自来,逐渐增至上万人,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1894年7月23日,日军袭占汉城(今韩国首尔)朝鲜王宫,扶植亲日政府,迫使朝鲜“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1894年7月25日,日本军舰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是为丰岛海战,至此日本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其后,日本又在成欢之战中袭击驻朝清军,清军败退,叶志超弃守牙山,逃奔平壤聂士成部也因众寡悬殊,败退公州,和叶志超合军撤至平壤。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宣战后的首次战役,也是中日两国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对整个战局影响深远。

战役过程